搜索   

首页» 理论学习»

专家解读“十一五”规划建议

发布时间:10-14-2005 12:00:00     浏览

产业发展瞄准“创新能力”

《建议》要求,在下一个五年中,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参与起草规划的专家指出,这样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强调,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将是下一个五年规划中的新亮点。

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加剧,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国难以掌握战略的主动权。目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障碍。因此,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扭转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为此,“十一五”期间,在创新方面将有几个方面的动作:一是在发展路径上,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二是在创新方式上,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突破;三是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

宏观调控坚持“一稳一控”

在宏观调控方面,参与起草规划的有关专家预计,“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主要原因是全国各地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过强,同时技术和资金供给充足,使总供给极易持续过快增长,而最终需求(主要是消费)增长相对偏慢且面临较多的中长期因素的约束。特别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前期正好是“十五”中期以来高投资形成的产能最集中释放时期,如果任由目前的投资或“十一五”初期的投资继续过快增长,未来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那么“十一五”中期很可能再次出现“中期变盘”现象。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

“一稳一控”的政策含义是,对日益显现的供给过剩问题,要继续采取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适度压缩投资需求增长;对可能面临的内需不足、通货紧缩问题,要通过积极地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使内需增长保持快速稳定。只有把握好这“两手政策”,才有可能避免出现生产严重过剩、需求不足问题,避免“中期变盘”的情况,从而使“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

扩大消费采取“稳房促车”

专家认为,虽然《建议》没有对扩大消费进行特别的强调,但未来的“十一五规划”必将着重强调。而对于扩大消费的前景,专家表示比较乐观。去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7个月保持12%至13%的增长态势,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随着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消费热点将继续在大城市家庭中普及并进一步向中等城市更多的消费群体扩散,消费增长动力较强。不过,就业增长较慢及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制约消费增长潜力的发挥。如果“十一五”期间加大对消费增长的刺激,将可能在“十一五”末期出现消费率上升的转折点,届时投资增长的速度将逐步放慢,消费出现较明显的加速增长趋势。

在促进消费加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方面,参与起草的专家预计将有四大措施:一是在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上,采取“稳房促车”的消费政策倾向;二是把扩大居民的服务业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新的突破口;三是扩大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提供更符合大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同时降低消费价格或严格控制此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促进各类消费品的合理均衡增长;四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制定更全面和更宽松的就业优惠政策,使就业增长逐步与经济增长同步,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这些措施都将放在“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位置。(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