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思政课程»

经济形势政策宣传材料六

发布时间:05-31-2005 12:00:00     浏览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继续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时事报告2005增刊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2004年,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任务。为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4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深化全党全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树立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坚定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现新发展的信心,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了《经济形势政策宣讲材料》。

农业是根本,加强农业、把农业搞上去,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又可以稳定物价,稳定城镇居民生活,还可以推动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凋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
农村形势好的突出表现: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入逐步取消农业税和全面推进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农业税收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加快。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绩。2004年全国贫困人口减少290万人,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凋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力口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当前,要围绕捉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坚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扶持措施。已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要继续坚持,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2、坚持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提高单产,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粮食质量和生产效益。
3、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壮大县城经济。
4、坚持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问题。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确保全国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要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灌区水利配套设施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5、坚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盘考虑和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国家将继续增加对农田水利、生态建设、六小工程、旱作节水农业、县乡公路以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投工投劳,进行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坚持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高度重视并着力做好农民就业工作,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既要重视向农业的深度广度进军,又要推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改善农民工创业和就业环境。
7、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一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做好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的同时,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相关配套改革。二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完善和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转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三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四要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用地,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调整建设用地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增加用于农业开发的比重。要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