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思政课程»

2005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辅导材料(3)

发布时间:09-22-2005 12:00:00     浏览

三、经济形势和任务

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建议

2005年是实现经济“软着陆”和全面兑现入世承诺的关键一年,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外部经济环境将略逊于去年,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投资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但仍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幅,成为经济

增长的重要拉力。综合分析,今年可以实现“软着陆”目标,保持8.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须重点作好五个方面的工作:(1)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从减轻农民负担入手,在农村地区开始推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宏观调控应有保有压,以保为主,采取措施缓解对中小企业等“偏冷”领域的影响;(3)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为全面兑现开放金融服务承诺作好准备;(4) 配合宏观调控措施,实行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强化宏观调控效果;(5) 缓解能源供应缺口,缩小能源价格波动的冲击。

  一、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今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将略逊于去年。由于美元疲软、财政及经常账双赤字居高不下,2005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日本经济将因能源价格波动和国需乏力减弱将下滑一个百分点左右。欧洲经济乏善可陈,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亚洲发展中国家,除通货膨胀率较高以外,整体经济形势仍然看好。亚洲发展中国家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增长预计为6.3%,较2004年滑落0.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印度、韩国和中国台北的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所致。在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冲击下,通货膨胀率可能上升至4.4%。随着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亚洲地区的经常性项目盈余将会有所减少,预计出口增长11%,进口增长13%。由于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对外贸易顺差减少,加之各国国内利率朝着国际利率水平上浮,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转向中性甚至稍有收缩。

  未来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日欧经济内部日益加深的不平衡,如美国的双赤字和日本与欧洲的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上升和汇率的较大幅度的变动,可能会在2005年后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甚至有可能导致2006-2010年间出现一段滞胀时期。二是目前处于高位的石油价格。如果原油价格涨到50美元并持续到2005年底,除日本以外的亚洲10个国家将因此损失1-1.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速度。其中,泰国和菲律宾将遭受的冲击最大。其它将受到明显冲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二、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综合考虑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结合亚行的中国经济季度模型模拟,我们对2005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为:(1)GDP增长8.5%左右;(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6%左右;(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较2004年有所放缓,但仍将维持在约20%的高位;(4)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力;(5)进出口增长率将略有下降,经常账户顺差进一步缩小。

  表1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GDP 增长率8.39.39.58.58.78.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81.23.93.63.33.2

  货币供应量 (M2) 增长率16.919.614.614.113.714.6

  货物出口 (离岸价)22.434.635.420.414.812.5

  货物进口 (离岸价)21.339.836.022.119.614.1

  经常账户差额/GDP2.83.23.31.20.4-0.2

  来源: 国家统计局、 IMF、亚行测算。

  影响上述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包括:(1)投资是否存在反弹的可能?由于这一轮的投资过热,与地方政府大搞“经营城市”、开发区建设以及银行信贷放松有关,一旦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有所放松,投资反弹的可能性还是存在。(2)农民收入增长势头能否持续?2004年的农民增收源于政策好、粮价高、天帮忙,但除支农政策尚可控制外,粮价将受制于国内外粮食供求状况,气候和自然灾害情况则很难把握。200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普获丰收,对中国农民通过粮价上涨增收将产生不利影响。(3)能源、交通等瓶颈制约状况能否明显改善?2004年的全国电力紧张有可能演变为今年的煤电全面紧张,由于资金、生产安全和建设周期等因素影响,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状况似不会在今年明显好转。

  三、政策建议

  整体上,亚行看好中国经济,但也注意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造成本轮经济过热的体制性原因,如征地用地政策、银行体系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还远没有厘清;农民增收的长期促进因素尚未形成,增收基础还比较薄弱;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也是本轮经济过热中表现为“偏冷”的领域,如教育、卫生、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等,还缺乏强有力的长效激励机制;结构失衡状况,包括地区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就业及扶贫方面的不平衡还需进一步扭转;以及国际油价上涨的不利影响等。从政策层面看,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从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入手,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应该看到,当前的农民增收趋势是不易持续的。 在国际粮价的制约下, 中国农产品价格不可能长期上涨。在农村减免税费,种粮补助等措施也不可能年年增加。因此,在新时期要开拓更多的领域,来保证在较长的时期内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为此我们建议通过在农村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来进一步减少农民负担。对于农民来说减少开支就等于是增收。通过减少农民教育开支,还可以起到不大规模增加农产品市场供应,从而造成谷贱伤农,价格下降的后果。基础教育属于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全免费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