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思政课程»

“十一五”开局:科学发展奏响和谐曲

发布时间:05-31-2007 12:00:00     浏览

3月5日,万众瞩目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回首伟大祖国走过的辉煌一年,代表、委员们的心里装着太多的喜悦,也充满着更多的期待。

在过去的一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有了新提高,政策上有了新举措,实践上有了新进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十一五”建设主基调

2006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初现其深远意义的一年。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科学精神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大放光芒,奠定了我国“十一五”现代化建设激昂的主基调

科学的发展战略显现出了巨大的推动力。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强代表介绍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福建省两年前重新思考了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全面繁荣、协调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很快上升为中央的决策与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年来,国家有关部委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海外华人华侨积极呼应,周边地区也加强了合作,支持海西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显现,并给福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有了科学的发展战略,还必须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州长巴代代表认为,作为国家最大投资治理的塔里木河流域治理工作,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2006年完成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与非工程中期调整报告》中,将单项工程总数由原来的547项优化合并为485项,在综合治理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在水量调度上首次采用了频率水权值动态调度。2006年9月至11月实施第八次向塔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后,生态水使用有了重大改变,生态系统进一步得到修复。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可以找到新的发展思路,也能够确定科学发展的内涵。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奇英成代表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内蒙古的发展思路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过去的超载放牧转变到“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将草原的功能定位由“生产型”转向“生态型”,走上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并提出了“发展与美丽同在”的口号,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草原文化、民族风情发挥出了更大的效应。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关注民生、爱民惠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消除老百姓对于教育、疾病、失业的后顾之忧,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关注民生、爱民惠民,解决百姓当前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就成为2006年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福建省三明市市委书记叶继革代表认为,解决农村最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福建省在国内率先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75.5万名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07年1月,福建省宣布,将加大对农村低保的财政支持力度,农村低保标准从人均1000元提高到1200元。财力并不雄厚的福建省却把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60%用于兴办利民惠民实事,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决心与努力。

构筑和谐社会还必须关注大多数人的教育与发展。内蒙古民政厅党组书记吴金亮代表介绍说,内蒙古党委、政府自2006年以来承诺了“两个确保”:让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考上大学的学生不能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2007年,在“两个确保”的基础上还要办五件实事: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标准;扩大农村牧区特困人口的补助面;新型农村牧区医疗力争全覆盖;解决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寄宿制贫困初中生、小学生补助标准,受益学生达到47.8万。

城市社区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也是社会和谐程度集中体现的重要窗口。新疆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栗智代表说,为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2007年初,乌鲁木齐市实施了“万名干部下社区”行动,准备利用三年的时间,分批选派1万名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机关干部进社区,参与民主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建立健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虽说这项工作才实施了一个多月,却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极大欢迎。家住新市区河南路的李明新来信说:‘有了这批能力强的干部下来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对社区更加热爱了’”。

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副市长董恒宇代表认为,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创新充满活力,和谐文化惠泽社会。这些巨大成就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计划起好了步,开好了局。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代表举例说,为了进一步推进小康建设,安徽省2007年开始实施12项民生工程,涉及建立城乡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为此,省财政将投入69亿元,惠及4000多万城乡居民。“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4%,为十年来最高增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4%,增幅居全国第四位。”

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同时也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面貌上。福建省泉州市市委书记郑道溪代表说,泉州市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还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了大力宣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泉州市、县两级组织形势政策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20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多人次。同时,泉州市加快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项目建设以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艺术中心立项工作,大大加快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作者:高建进 王瑟 高平 来自:光明日报 20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