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理论学习»

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词解(11-20)

发布时间:11-10-2005 12:00:00     浏览

(11)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2003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2周年的时候,胡锦涛同志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再次要求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重要战略机遇期至少包含这样几重含义 第一,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长达十年以上乃至数十年。第二,空间的世界性。战略机遇期是世界范围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规律在当今时代的展现,是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境遇。第三,主体的集团性。战略机遇期针对的是国家、地区或社会集团,它不是针对个别部门或行业,更不是针对小单位。第四,内容的综合性。历史上几次大的战略机遇期通常是科技革命引发生产力质变,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文明程度的提升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第五,影响的全局性。能否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民族命运,其后果决定全局态势和长远利益。

(12)五个统筹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 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3)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循环经济指的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式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减少资源消耗,二是资源有效回收利用,三是发展资源再生。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4)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两大压力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以物质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社会的消费以节约的方式进行。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用。在国家和区域层次,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用同样多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供给;在企业层次,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用同样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更大的物质需求;在居民家庭层次上,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用同样多的财富满足人们更多的效用。

(15)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不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产生破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的社会发展模式。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经济活动不产生负的外部效果。在国家和区域层次上,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有一种社会组织和实体,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把社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自然能够净化的能力范围内;在企业层次,要求企业以清洁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不排放废弃物;在居民家庭层次,把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降低到最低点。

(16)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本世纪的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要改变单纯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来讲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就是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17)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18)人才强国战略

《2002-2005全国人才建设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所谓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从全球一体化经济竞争的角度,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来认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1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这样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继承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其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20)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