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热点新闻» 构建"和谐社会"»

论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发布时间:09-20-2006 12:00:00     浏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


我国人均GDP目前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台阶跨越,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这对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全面理解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我们必须全面理解。还要看到,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有明确部署。切实推进这些工作,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不仅要持续快速,而且要协调健康,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落实到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之中的过程。我们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发展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

三是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四是必须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特别要高度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比较平等地享有教育、工作就业、劳动创造和社会福利的权利,享有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和法律保护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