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热点新闻» 构建"和谐社会"»

成思危: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09-20-2006 12:00:00     浏览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和谐社会理念的演进历程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

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例如,卢梭提出人生而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以“法的精神”为出发点,主张采取以法治国的方针,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主张将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供了科学的内涵和实现的途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自然的历史过程,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是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程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妥善处理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之间矛盾的原则和方法。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后提出的统筹兼顾、安定团结的指导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任何一个社会的成员之间和各类群体(同类成员的集合)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对立和矛盾,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从而使它们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社会)之中。在某些情况下,各类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甚至发生对抗,从而造成社会的动荡,还可能导致社会的质变。

从哲学上说,和谐是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和谐虽包含着与对立统一相同的质和量方面的差异,但这些差异的相容程度却大为增高。在和谐社会中,虽然也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但各种差异不能离开统一而独立地表现出来,否则就会破坏和谐。

在和谐社会中也是有同有异的,成员之间和各类群体之间的差异、对立和矛盾仍然存在。但由于和谐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可以大大减少产生对抗的可能性。

一是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保持大同小异。由于和谐社会中成员的目标基本一致,其价值取向大体相近,彼此之间较易建立诚信和友爱,因此其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小,对立和矛盾也主要是非对抗性的,因而有利于达成并巩固社会的和谐。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是和谐社会具有包容性,可以求同存异。由于和谐社会坚持民主和法治,会逐渐形成一种公共理性,作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础,因此其绝大多数成员会自觉地服从公共理性,并尊重他人在民族、性别、职业、世界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保障其公民的权利,从而防止差异的扩大,减少因对立和矛盾导致对抗的概率。
三是和谐社会具有调适性,能够增同减异。由于和谐社会中的成员在法律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下,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从而可以增加共识、减少差异、化解矛盾、防止对抗,保证社会安定有序地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作用首要的在于政治领导。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提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及和谐度。党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党要通过其党员依法掌握和行使公权力,并对其党员进行指导、教育、帮助和监督。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法律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硬约束。要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断提高立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公平性和适应性,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有来自法律或法规的授权,严禁自行创设行政强制手段。在处理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或财产权利的事项时应特别慎重,如发现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应依法给予赔偿。除了法律手段,还应适当采用纪律(对部分人的硬约束)和道德(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软约束)的手段来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尽量避免因矛盾激化而产生对抗。

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没有整体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更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应将普及教育放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为支撑,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翼齐飞,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应当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要坚持、发展并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营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各民主党派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所联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维护社会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