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热点新闻» 孟二冬先进事迹»

被孟二冬感动: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

发布时间:09-18-2006 12:00:00     浏览

如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的故事,正在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这位因罹患气管癌和食道癌跌倒在讲台上,在一年多时间做了三次大手术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其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和深厚的学问,赢得了无数崇敬。
  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诚如北大一名教工所言,品读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平凡与坚守,的确既令人感动,但更令人省思,对教授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耐于咀嚼:“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只要你坚持并执著于你的理想,你就是时代的英雄。”
  有着很好的学问根基却甘于平凡寂寞,只求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踏实做好每一项研究,这在当前的确已经是一种值得发扬的精神。如今,多少肚子里稍有“墨水”者难耐寂寞,时刻想着一鸣惊人,何况学问很好的博导?所以,孟二冬教授可谓“另类”,但这种“另类”做法,除表达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心等可贵品质外,委实也有大哲学、大智慧存焉。
  “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这句话既是对孟二冬教授的写照,更是道出一种有着普世价值的道理。并不是否定人应该追求卓越,而是卓越的基础其实在于平凡。从大的方面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社会进步总由点滴构成,如果人人都能做好“份内事”、“平凡事”,社会进步方可期;从小的方面讲,一室不扫,无以扫天下。一个人只有负责任地将“份内事”、“平凡事”做好,所谓“事业”方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有望终有一天可“超凡入圣”。
  最能够体现孟二冬教授甘于平凡精神的,是他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是他主动前往新疆支教并带病坚持工作;还有他甘坐板凳七年冷、辛勤笔耕100多万字,补正了一本注定不会引起轰动效应、不会发财的书:《登科记考》。这些故事看起来平淡无奇,然而正如北大中文系蒋绍愚教授所说:“孟二冬教授所做的都是最基础的一些工作,然而这些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这些事情做好了,成果的获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做不好,整个教育、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有很大的滑坡。”
  确实,作为教授,踏实地上好一节课、补正一本书,这看起来很平凡,但如果教师们都不做“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的努力,研究者们都不愿意做那些“费力难讨好”的基础研究,后果又将如何?在这个意义上,将一名教授、博导由此形容为“平凡”,丝毫无损于其学问,却愈加彰显其道德。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孤立的“圣”,所有的“圣人之功”其实都植根于平凡。可以说,世间所有的“圣人之功”,究其根本,都在于写好了“平凡”二字。
  浩浩天宇,人本平凡;茫茫人世,我本平凡。世界或有非凡之业,却实际上并无先天的“非凡”之人。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曰:“涂之人可以为禹。”两位先哲当然不是在鼓励人人都好高骛远,揪起自己的头发强做“圣人”,而只是说,只要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人人便都可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细思之下,此可谓与“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稿件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