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政策宣传材料五
发布时间:05-31-2005 12:00:00 浏览 次
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时事报告2005增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新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
1、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基于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又并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取向的调整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目前国内投资规模仍然较大,社会资金比较充裕;国际经济由持续低迷转向复苏和较快增长,将带动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增加等。这些都为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因此,中央提出2005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是又一次科学和英明的抉择。
2、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要注意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一是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会不断下降,预计2005年将降至2%左右。
二是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着力加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体现落实“五个统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
三是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绝不等于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不作为或无所作为。相反,财政政策要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巩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中央财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在减少国债项目资金的同时,中央财政将适当增力口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这些建设资金及其他支出也将遵循调整结构、区别对待的原则,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包括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此外,中央财政还将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支持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以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二)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内涵
2005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凋控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决策。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根据中央加强和改进金融调控的部署,牢牢把握住货币信贷这个“闸门”,充分发挥金融调控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突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尚未根本性缓解,货币信贷总量和结构调控难度较大,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不够牢固。因此,中央决定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继续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力口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一步完善间接凋控机制,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机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组合,促进货币信贷的平稳合理增长。2005年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目标均为15%,这一目标略高于2004年实际执行水平,与1998—2002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考虑到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货币增幅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的差幅有缩小的趋势,这一目标是适宜的,有利于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较为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发挥好信贷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窗口指导”,同时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领域和企业产品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贷款,继续做好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信贷工作。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切实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配合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做奸信贷指导工作。
继续完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市场利率的监测和引导,合理引导投资行为,促进社会资金优化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深化金融改革,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良好条件。继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做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农村信用社切实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研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保证金融体系整体稳定;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发展,丰富金融市场工具,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