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辅导材料(8)
发布时间:09-22-2005 12:00:00 浏览 次
“2005年国际形势展望”座谈会 一、2005年国际形势的大致走向 与会代表基本认为2005的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平稳,但危机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并有进一步加强的可能。伊拉克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热点地区,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日关系是目前整个中国外交中的一个“瓶颈”,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有学者认为,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尚未“定盘”,其主导面仍是积极的。尽管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反华情绪有所上升,新生代政治家主导的政坛有右倾的趋势,但如果把中日关系置于中华民族繁荣和统一这两大21世纪核心的国家利益面前,我们仍应积极地去引导中日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出发点是把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分开,要坚持正义的斗争,但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可以考虑通过秘密谈判,找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也可以在目前中日首脑会晤停滞的情况下,考虑在多边外交场合与日本保持沟通。从中长期来看,可以参照法德和解的经验,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建设,用地区多边机制安排来解决中日关系中的一些“症结”。 三、国际多边外交形势展望及对我外交工作的建议 2005年的中国外交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多边外交大有可为。联合国成立6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欧建交30周年、东亚领导人首次峰会等都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多边舞台。有学者认为,20世纪国际关系史提供给我们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很多在双边关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多边的思路来解决。多边外交日益成为各国外交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正在日益崛起的大国来说,如何在多边国际场合显示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国际社会感觉到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无疑十分重要。世界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了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形象能否在这些多边国际场合被认可,是消除“中国威胁论”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关键。有学者认为,要处理好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不可对多边抱过高期望,往往在多边场合取得的一些成果,都是以双边外交的努力为基础的。另外要重视NGO的作用,在全球化和相互依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NGO的多边外交作用也不可小视。 四、 对首届东亚峰会的展望和建议 今年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第一次峰会,无疑是本年度中国外交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东亚一体化建设正处在过程当中,如何为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将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主题。有学者认为,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相比,有自己的劣势与
有学者认为,目前的中日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很难进行改善,历史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表象而已,所以对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困难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冷战时期,日本曾一度把苏联看成是对自己安全的威胁,中国是可以联合的伙伴。冷战后,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安全威胁,对台海问题和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表现出过度的反应,从而使中日的安全利益存在结构性冲突。冷战期间,日本是一个经济上的“大国”,政治上的“小国”,中国是一个经济上的“小国”,政治上的“大国”,冷战后,中日都在力争成为政治经济大国,这就使亚洲地区第一次出现强强结构,日本在经济上把中国当成是可以利用的伙伴,在政治军事上处处对中国进行防范。从日本的国内政治结构来说,日本政坛普遍向右倾,小泉政府又是冷战后少见的一个亲台反华政府,使得中日关系的改善更加困难。
有学者提出,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维持现状,在历史问题上,与日本进行坚决的较量。二是力争有所突破,对日本进行一些让步,比如在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三是淡化这个问题,把日本边缘化。这三种方案都各有利弊,中日关系涉及到台湾问题、东亚合作和大国关系,且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可能在努力进行接触的前提下,不急于大幅让步是当前政策的可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