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思政课程»

2005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辅导材料(8)

发布时间:09-22-2005 12:00:00     浏览

“2005年国际形势展望”座谈会

2005年1月16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在外交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2005年国际形势展望”座谈会。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外交学院等会员单位。会上大家对2005年国际形势进行了展望,并就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术探讨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整个会议务实、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2005年国际形势的大致走向

  与会代表基本认为2005的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平稳,但危机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并有进一步加强的可能。伊拉克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热点地区,1月30日伊拉克的大选即将到来,但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仍然扑朔迷离,美国与伊斯兰的对抗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都仍然存在,这给总体上保持增长势头的世界经济投下阴影,其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失衡、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经济地区一体化进程失衡、国际组织协调机制失衡等。类似于印度洋海啸之类的非传统安全和危机因素上升。从大国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来看,大国关系基本上能保持平稳,不排除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导致危机的可能。朝核危机目前基本上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朝鲜必须面对与布什第二任期打交道的现实,从美国目前的处境来说,也更倾向于用和平手段处理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今年重开的可能性很大。在台海问题上,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必将对台独势力产生一定威慑,中美之间在“防独”问题上达成的默契将继续维持。巴以冲突问题上,阿巴斯的顺利掌权和沙龙渡过政治危机将给巴以重开和谈带来契机。伊朗核问题上,欧盟的积极斡旋和美国力量的有限性使危机恶化的可能性不大。印巴之间和平进程仍将继续,克什米尔问题激化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中亚的政治危机有可能会进一步蔓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事件实际上是部分西方国家利用选举来实现扩大自己影响,进一步打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举措,余下的中亚国家,如吉尔吉斯等发生类似的可能性还较大。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日关系是目前整个中国外交中的一个“瓶颈”,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有学者认为,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尚未“定盘”,其主导面仍是积极的。尽管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反华情绪有所上升,新生代政治家主导的政坛有右倾的趋势,但如果把中日关系置于中华民族繁荣和统一这两大21世纪核心的国家利益面前,我们仍应积极地去引导中日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出发点是把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分开,要坚持正义的斗争,但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可以考虑通过秘密谈判,找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也可以在目前中日首脑会晤停滞的情况下,考虑在多边外交场合与日本保持沟通。从中长期来看,可以参照法德和解的经验,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建设,用地区多边机制安排来解决中日关系中的一些“症结”。
  有学者认为,目前的中日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很难进行改善,历史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表象而已,所以对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困难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冷战时期,日本曾一度把苏联看成是对自己安全的威胁,中国是可以联合的伙伴。冷战后,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安全威胁,对台海问题和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表现出过度的反应,从而使中日的安全利益存在结构性冲突。冷战期间,日本是一个经济上的“大国”,政治上的“小国”,中国是一个经济上的“小国”,政治上的“大国”,冷战后,中日都在力争成为政治经济大国,这就使亚洲地区第一次出现强强结构,日本在经济上把中国当成是可以利用的伙伴,在政治军事上处处对中国进行防范。从日本的国内政治结构来说,日本政坛普遍向右倾,小泉政府又是冷战后少见的一个亲台反华政府,使得中日关系的改善更加困难。
有学者提出,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维持现状,在历史问题上,与日本进行坚决的较量。二是力争有所突破,对日本进行一些让步,比如在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三是淡化这个问题,把日本边缘化。这三种方案都各有利弊,中日关系涉及到台湾问题、东亚合作和大国关系,且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可能在努力进行接触的前提下,不急于大幅让步是当前政策的可选之举。

三、国际多边外交形势展望及对我外交工作的建议

  2005年的中国外交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多边外交大有可为。联合国成立6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欧建交30周年、东亚领导人首次峰会等都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多边舞台。有学者认为,20世纪国际关系史提供给我们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很多在双边关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多边的思路来解决。多边外交日益成为各国外交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正在日益崛起的大国来说,如何在多边国际场合显示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国际社会感觉到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无疑十分重要。世界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了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形象能否在这些多边国际场合被认可,是消除“中国威胁论”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关键。有学者认为,要处理好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不可对多边抱过高期望,往往在多边场合取得的一些成果,都是以双边外交的努力为基础的。另外要重视NGO的作用,在全球化和相互依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NGO的多边外交作用也不可小视。

四、 对首届东亚峰会的展望和建议

  今年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第一次峰会,无疑是本年度中国外交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东亚一体化建设正处在过程当中,如何为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将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主题。有学者认为,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相比,有自己的劣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