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思政课程»

2005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辅导材料(11)

发布时间:09-22-2005 12:00:00     浏览

地区热点

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一词是来源于西方的说法,是指独联体国家近两年来发生的政治变革。因为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都是在某种颜色的标志下进行的。

  2003年11月22日下午,当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在新议会的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反对派“逼宫”,28小时后,谢氏宣布辞职,萨卡什维利在随后的大选中当选为格新总统。由于萨氏冲入议会大厅时手举玫瑰,所以该事件又被称为“玫瑰革命”。

  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2004年12月26日乌克兰进行了第二次总统选举,尤先科顺利当选。尤先科的支持者都以橙色标识参加活动,所以该事件被称为“橙色革命”或“栗子花革命”。

  2005年3月24日,阿卡耶夫总统被迫逃离祖国吉尔吉斯斯坦,同年3月28日,吉新议会举行会议选举巴吉耶夫为新总理。因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市花是黄色的迎春花,发生革命的时间正好是迎春花开的季节,所以吉的变革被称作“黄色革命”,也叫“柠檬色革命”。

国内因素

经济困难。苏联解体以后,国与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中断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的国家发生了内战,战争和动荡使本来就比较弱的经济遭受更大的打击。

  政治弊端。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原苏联时期的国家机器和政治精英绝大部分都保留下来,原有的各种弊端也同样保持着自身的惯性,包括个人集权、权力寻租、法律虚设等现象都腐蚀着这些国家的肌体。比如,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中起到很大作用的国家安全局的一些官员,指责亚努科维奇犯有盗窃和袭击罪,并与攫取了乌克兰许多国有财产的腐败商人有密切联系,他们不想为这样一个人服务,暗中给反对派提供支持。

  贫富悬殊。中亚国家大多社会贫富悬殊,在涌现出大批富翁的同时,失业成为普遍现象。中亚国家的人均月工资只有几十美元。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贫富差距大,是其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吉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仅为30-40美元。吉许多最盈利的大企业和行业被阿卡耶夫家族和亲信控制。“黄色革命”参与游行的大都是失业人群以及农民群体,有媒体报道说,参与活动的很多人承认自己受到食物和资金的诱惑,只有少部分人是出于政治目的才上街游行。

  领导人问题。独联体国家独立后的第一代领导人为国家的政治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外部民主压力的加大,面对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难题和社会思潮的快速变化,很多执政党和领导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现象。与此同时,独立后出现的新生政治力量发展、整合加快,形成了强大的反对派。他们大都推崇西方民主体制,反对个人集权和一党长期执政。这些人深谙选举政治的运作程序,善于利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发难,有相当的社会号召力。

国际因素:美国及西方势力大规模渗透,美国与俄罗斯的角力等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登朱宁撰写的文章,认为中亚地区受到了美国、俄罗斯和伊斯兰势力的影响,形成了美、俄、伊不等边三方地缘政治格局。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黄色革命”以来,外界一直在猜测:下一个是谁?其他国家又会作出何种反应?当乌兹别克斯坦发生暴乱,人们自然而然视之为“颜色革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但是这一事件比人们所意识到的更为复杂:其背后既有受到美国非政府组织支持的“民主化”动力,又有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的迹象。

那么,这一事件对中亚地区安全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何种影响?这种颜色革命再度发生时,中亚国家是否会像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那样的顺从,是否会采取强力手段压制以化解“革命”?

不等边三方地缘政治格局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亚洲腹地,被看作潜在的中亚霸主,任何势力对中亚的影响取决于对乌的影响程度。该国几个很有势力的极端主义组织和武装,比如好战且装备精良的“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曾在阿富汗与塔利班一同作战,还有“伊斯兰解放党”等等。

一些激进的伊斯兰分子经常利用邻国领土,侵入乌兹别克斯坦、占领村庄,并与乌政府军交战。这些极端伊斯兰组织政治目标明确: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因此,乌发生“颜色革命”的逆转正是宗教因素在国内政治中发生了作用。

这一事件正折射出俄罗斯、美国、伊斯兰三方地缘政治力量在中亚的折冲。标志着中亚自九一一之后美国掌握完全的战略主动的局面正在被其他势力分割,即形成美、俄、伊不等边三方格局。

极端主义势力以伊斯兰运动为号召、俄罗斯以“独联体”为安全诉求、美国意在推动第三波“民主进程”——三方力量在乌兹别克斯坦交汇、冲撞,事件发生戏剧性变化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但是,这种格局是强权介入地区安全、“覆盖”了地区安全动力,造成了区域上的不安。

这一事件还突显了“政体安全”(regime security)在中亚的脆弱,正如阿卡亚所说:欠发达国家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内部而非外部。事实上,内部威胁所涉及的正是政权的稳定与否。

但是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与政体安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国家安全包含了